2021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 白皮书发布
发布时间:2022-05-10
发布人:admin
近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信用建设办公室指导,中房网信用房地产研究团队发布了《2021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白皮书》。这是依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通过大数据技术打造的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以下简称“房地产信用平台”),进而发布的行业信用状况监测报告。
约17%的开发企业涉及不良信用信息
白皮书显示,根据中国房地产信用平台的收录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开发企业共约11.25万家,同比增长1.27%。其中,发生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计19681家,同比2020年增长7.25%,约占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总量的17.48%,而2020年该值为16.51%。
就开发企业群体而言,综合实力领先的企业群体在信用方面表现相对出色。根据中国房地产信用平台的统计,在2021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前500名的企业,只有40家涉及不良信用信息,这一数据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区域来看,河南、江苏、广东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开发企业最多,这与当地企业的数量总数基本呈正相关。不过,宁夏、贵州和河南涉及不良信用信息开发企业占比所在省份开发企业总量比例最大,均超过了20%。
从注册时间、注册资本等要素来看,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企业,成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06年-2020年间,占比近八成;从注册资本看,六成以上都是注册资金在5千万以下的中小型企业。而大型企业和成立时间在2005年前的开发企业,对维护自身信用方面的重视程度要更好一些。
不良信用信息同比增长两成 失信被执行人案例占比最高
白皮书显示,中国房地产信用平台2021年共收录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类不良信用信息共计6.89余万条,同比2020年增加了20.15%。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该平台在2021年收录的开发企业整体信用数据超过了6268万条,不良信用信息的占比仅为0.11%,这个比例并不算太高。
从2021年开发企业的不良信用信息总体情况来看,主要分为6种情形,失信被执行人的类型占比最高,占比达到40.75%,共28114条案例,其次是欠税、行政处罚、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失信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例。
从失信被执行案例涉及的开发企业主体来看,2021年全国共计5766家开发企业出现失信被执行人情况,同比2020年增长5.12%,约占全部开发企业的5.12%,共28114条案例,分布在全国31个省份。其中,河南、安徽、贵州、江苏和云南5个省份存在失信被执行人情况的开发企业数量居前;有从失信被执行人的原因来看,“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最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失信被执行案例主要来自有关房屋买卖、预售、销售等涉及房屋交易的纠纷。
欠税方面,2021年全国发生欠税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计3032家,同比2020年增长18.30%,约占全部开发企业的2.69%,共23691条案例,分布在全国28个省份。其中,广东、湖北和江苏欠税开发企业数量最多;从欠税总金额来看,2021年开发企业欠税的总金额超562.78亿元;从具体欠税的类型来看,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是主要的欠税类型;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广东、黑龙江和上海3个省份的企业欠税金额最多,分别为232.18亿元、74.39亿元和60.88亿元。
在行政处罚方面,2021年全国被行政处罚的开发企业共9162家,同比2020年增长7.32%,约占全部开发企业的8.14%,共12447条案例,分布在全国31个省份。其中,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和浙江被行政处罚的开发企业数量最多;从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来看,城管、市场监督、税务部门是主要的处罚机关。
从经营异常的信息来看,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发生经营异常信息的达到3805家,同比2020年上涨5.34%,约占全部开发企业的3.38%,共4113条案例,分布在全国31个省份。其中,湖北、河南、云南、江西和安徽经营异常的开发企业最多;从被列入经营异常的具体原因来看,“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的占比最多,其次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和“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
严重违法失信方面,2021年全国发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开发企业共计543家,同比2020年增长4.02%,约占全部开发企业的0.48%,共615条案例,分布在全国27个省份。其中,云南、陕西和河南严重违法失信的开发企业数量居前;从严重违法失信的列入原因来看,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案例是主要类型。
2021年全国重大税收违法开发企业共4家,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广东。其中,涉案金额最大的是山西鑫鲲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存在偷税等行为,涉及税款共计4354.12万元。
房企债务违约频发 债务风险值得警惕
根据信用白皮书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全国共有9家房地产债券发行人确认境内信用债券实质违约或触发交叉条款(不包括展期情形),涉及债券44只,比2020年全年增长80.00%,对应债券发行额572.90亿元,比2020年全年增长82.16%,违约涉及债券余额452.70亿元,比2020年全年增长76.22%。从1-12月整体来看,蓝光发展境内信用债券违约涉及余额最大,达到139.34亿元,其次是天津房地产集团和华夏幸福,分别是105.31亿元和76亿元。
境外债方面,2021年出现首次违约情形的境外地产债共76只(不包括展期情形),涉及12家信用主体,涉及债券总发行规模约470.34亿美元,债券余额约451.97亿美元。其中,违约境外债涉及债券余额最大的是中国恒大,约194.65亿美元,共计14只债券违约;其次是佳兆业集团,涉及债券余额约119.74亿美元,共17只债券。此外,华夏幸福、花样年、当代置业、阳光集团、蓝光发展、阳光100中国、新力控股、泛海控股和新华联等信用主体发行的境外债也出现违约情形。
整体上,2021年房企资金压力下的债务违约事件频发,涉及了贷款、借款、信托、可转债、商业票据及海外债等领域,债务违约规模巨大。
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房地产企业2022年预计到期债务约9600亿元。其中,从房企海外债到期余额来看,2022-2025年为美元债兑付高峰期,特别是2022年,是未来四年房企偿债压力最大的年份。在房企偿债压力仍保持高位的情况下,如若个别房企资金流动性未能得到实质性缓解,短期内仍具有高违约风险,从而引发系列信用危机。
行业良好信用建设持续推动 整体信用状况稳定
根据信用白皮书的统计,全国A级纳税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约1.87万家,占全部开发企业的16.68%;综合实力TOP500房企所得税均值为3.51亿元,同比下降25.17%;税金及附加均值为5.45亿元,同比下降15.16%。
在公益方面,2021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积极纳税、参与公益等体现良好信用和社会责任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
另外,在参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信用评价工作中,2021年有63家开发企业被评定在A级以上,有147家开发企业保持了A级以上的有效评级。
整体来看,2021年,在中央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去金融化调控指导下,房地产政策环境明显收紧,房企境内融资出现了一致性的收缩行为,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不断加剧,但整体行业信用状况整体依旧稳定。此外,从政策方面来看,2021年,中央和地方也新出台了一系列信用相关的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多省份出台“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社会信用条例等政策法规,市场监管领域持续推进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步伐继续向前。